圖源台媒
實際調查近期選戰金流,檯面數字約只佔開銷一半,選一位“直轄市長”可花超過三億元、“立委”則約三千萬元。
根據台當局“監察院”公開資料,2020年“立委”選舉政治獻金,跨黨派候選人蔣万安、費鴻泰、高嘉瑜、吳怡農、林昶佐等人收入支出都約在一千萬元到兩千萬元的範圍。台北市長柯文哲2014年在台北市長選舉的政治獻金收入約1.39億元,支出約1.42億元。
不過,負責募資、操盤近期某屆“直轄市長”選戰金流的人士透露,他打過的“直轄市長”選舉,最後開銷約3億多,最燒錢是廣告文宣費用,他不相信“只花一億多可以選上”。
一位中南部資歷超過20年“立委”的幕僚長受訪時,隨手拿張白紙、僅憑記憶就熟練地寫下各項目,“現在選一個“立委”最基本都過一千五萬,我們上次是花約三千萬”。他說,“政治獻金法”規定捐款上限與限制,有許多捐款者不想被揭露,因此有選舉過的都知道,檯面上數字只是“供參考”。
另外,市長候選人“支援”議員和里長,事務處開辦、一起掛看板,多少會支援花費,通常是數十萬不等。一位“立委”幕僚坦言,在不違法形下,請里長幫忙辦客廳會,總要吃點包子炒米粉,開銷一人算兩百,加上找人、場地等費用,一場五萬“可能還不夠”。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表示,有人以志願者和服務為基礎,可以一千萬選“立委”,但這是少數特例,常態來說“直轄市長”三億、“立委”三千萬“數字差不多”,且公開的政治獻金數字確實並不准,候選人若習慣以資源綁樁,光是他選過的中壢區,聽過有人花一億選“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