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別小看
血液黏稠的危害不小,一旦出現,不僅會造成機體組織獲得的氧氣、營養物質等相對減少;
還會加速動脈硬化,誘發身體血栓甚至中風,或是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對身體危害極大。
因此,早發現、早改善非常重要,尤其是當身體出現這5個癥狀時,您一定要重視! 1晨起時頭暈,晚飯後興奮臨床觀察顯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後會感到腦袋暈暈乎乎的,而吃過早飯後,大腦才逐漸變得清醒起來。
等到晚飯過後,精神狀態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沒有困意,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度增高向人體發出的信號。 2.午飯後特別困
正常人午飯後也會有困倦感,不過一般可以忍耐;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飯後困意比較強,如果不休息,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
3視力突然模糊很多人覺得,年紀大了視力模糊了是正常現象,其實不然。
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如果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出現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就意味著血液可能過於黏稠了。
這是因為,一旦血液流通不順暢,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給眼睛,就會出現陣發性視力模糊。
4經常感覺四肢麻木體內血液黏稠會嚴重影響到體內的毛細血管,導致毛細血管堵塞,引起血栓。 血液流通不順暢,就會出現知覺障礙,常有手腳冰涼、麻木之感。
5下蹲時氣短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甚至一蹲下就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
這是因為,人體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迴圈不足,繼而肺部、腦部等臟器出現供血不足,從而出現呼吸困難、憋氣。
血液黏稠別亂治
很多人發現自己血液黏稠了,就會非常緊張,想通過打針、吃藥、掛吊瓶等方法快速解決。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首先,血液黏稠並不等於高血脂。
血稠是血液黏稠的簡稱,醫學上叫高黏血症。
它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導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速變慢,比如:紅細胞、血小板、蛋白成分等,而高血脂只是導致血液黏稠的其中一個因素。
對一般人而言,即使體檢報告顯示血液黏稠度升高,也不用特別治療。
但對於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如果出現血液黏稠,則要及時就醫干預,以免形成血栓,引發嚴重後果。
其次,人體的血液黏稠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是因為,人體的血液也是有生物鍾的,血液黏稠度在生物鍾的調度下此起彼伏。
比如,人体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这个时间段,体内水分排出量大,但摄入较少。
相关研究显示,人体平均一晚上要排出450毫升水,如果整夜不喝水,血液黏稠度就会逐渐增加。
如果睡覺前及起夜時適當喝水,就能達到稀釋血液濃度、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目的。
血液太黏稠,6招能“稀釋”
由於絕大部分血稠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只要健康生活、規律飲食,多可“逆轉”。
1多喝水水,堪稱萬能稀釋劑,但喝水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要掌握時機:如果您平時沒有按時喝水的習慣,那麼可以在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有意識地飲水200毫升。
其次要選對水:鹽水會促進細胞脫水,不宜飲;冷水會刺激胃腸血管收縮,有礙吸收;純淨水因為太“純”,其低滲狀態會使水很快進入細胞內,不利於稀釋血液。
理想的水應是20°c~25°c的白開水,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
2多吃菜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肉食為輔,少吃動物內臟,注意營養搭配。
這是因為,蔬果中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它們效阻止膽固醇的吸收,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
而動物內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會加重血液黏稠度。
此外,平時可以多吃一些有助於血液稀釋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蔥、香菇、鳳梨、檸檬、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