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透社報導稱,印度一家叫超科集團的公司,向俄羅斯購買了15.7萬噸的煤炭,本次交易是用中國貨幣人民幣結算的,價值1.7億元左右。 這個新聞隱藏在芬蘭瑞典加入北約、敘利亞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獨立地位”等勁爆消息背後,以至於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可如果從事情的影響來看,這筆價值不到2億人民幣的交易,給世界帶來的衝擊遠比歐洲正在發生的事情要更深刻,因為它可能直接衝擊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建立在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基礎之上,而如今世界局勢動蕩的根源,就是美國所倡導的這套所謂“基於規則的國家秩序”,已經不能跟得上全球生產力的發展了。 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也想要發展,美國又堅持霸權收割那一套,矛盾自然會爆發,但與俄烏戰爭這種激烈的矛盾相比,直接衝擊美元的地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上俄烏戰爭的本質還是貨幣戰爭,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歐洲成了接盤俠,經濟陷入停滯的十年。
此後默克爾等領導人上台,提出與俄羅斯改善關係,加強貿易聯繫,形成利益共同體的策略。本質上就是要削弱歐洲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俄羅斯威脅”,從而讓北約的存在感降低,歐盟對美國的依賴減少。 只有達成這個目的,美國下一次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歐盟才能避免背鍋的命運。 但美國維持霸權的根基是利用軍事政治手段,保障在經濟上收割其它國家的特權,怎麼可能眼睜睜地看著歐盟,脫離美國的操縱呢?
於是東歐國家跳反了,烏克蘭膽子也大了起來,在國內開始了轟轟烈烈地“去俄羅斯化”,直到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俄烏矛盾不可調和,為今天的俄烏之戰,埋下了伏筆。 而美國則藉助著這場戰爭,加強了北約的存在屬性,讓歐盟想要擺脫美國,走向獨立的計劃徹底泡湯,可以說現在的歐洲又成了美國經濟上的“垃圾桶”。 然而並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心甘情願接受美國這種收割的,這回俄羅斯就忍不住了,美國要捆綁歐盟對付中國,我們俄羅斯不說什麼。但是你捆綁歐盟的辦法,就是把俄羅斯打一頓,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眾所周知,俄羅斯在幾個大國之中向來是個頭鐵的,自然不甘心被美國利用,於是先發製人,直接激化歐洲的矛盾。 這麼一來,歐盟倒是被美國再度捆綁上了,但歐洲也徹底亂了。美國想要裹挾著歐盟對付中國的計劃,自然也就擱淺了。 更重要的是,這麼一打世界能源價格飆升,經濟活動由於供應鏈斷裂而大受影響,全球經濟形勢迅速惡化,美國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自然就守不住了。
印度向俄羅斯購買煤炭,還用人民幣結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按照美國所謂“秩序”,現在全世界都應該一起來製裁俄羅斯,印度不跟著制裁就算了,還趁機從俄羅斯進口廉價能源,顯然是不符合美國想要的“秩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