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提問:「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
有個回答獲讚上萬: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受它驅使。 沒有誰的生活不煩惱,太過情緒化的人生,是對身心的極大消耗。
隨著年齡和閱歷一起增長的,還應該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心情不好時,與其死磕到底,不如學會轉彎。
事不順時,讀書; 氣不平時,運動; 心不靜時,冥想。
愛自己,從學會管理情緒開始。
1 [color=rgba(0, 0, 0, 0.8)]事不順時,讀書
作家蔡瀾每年春節前都會開放一陣微博評論,回答網友提問。
有人抱怨說自己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簡直暗無天日,問他該如何排解。
蔡老聞言,只回了兩個字:讀書。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難熬的時光:被人誤解、遭受背叛、壓力大到爆炸......
你可能苦惱,可能無助,可能在無數個夜晚情緒崩潰。
書不是葯,但葯在讀書的過程中。
一本好書,能在痛苦時給你撫慰,絕望時給你光亮。
有個年輕人,畢業后換了六七份工作,始終不如意。
他乾脆辭了職,每天窩在狹小的出租屋裡,靠寫稿維持生活。
收入本來就少,再加上對方惡意拖欠,他經常過得很窘迫。
那兩年,高昂的房租、養家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一同朝他襲來。
他每天都在焦慮和痛苦中醒來,頭髮大把地掉,整個人陷入了情緒的低谷。
後來,朋友給他推薦了一本書《與神對話》。
花了幾個通宵讀完后,他感覺內心的焦慮彷彿被治癒了。
連那些困擾已久的懷才不遇、自怨自艾、憤世嫉俗等負面情緒,也突然消失了。
他開始重新振作起來,每天認真寫作、翻譯,還在友人建議下做起了出版。
這個人,就是知名翻譯家李繼宏。
人生難免有疾風驟雨時,閱讀,是自愈,也是自渡。
它沒法讓誰的人生一路綠燈,但卻能讓人從容地去面對生活的諸多不順。
白岩松抑鬱最嚴重的那段時 間,是《道德經》一次次拯救了他;
樊登被房貸和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時,曾一遍遍地翻閱《論語》;
《哈姆雷特》里那句“生存還是毀滅”,是許淵沖老先生幾十年來的精神支柱。
書,是排解情緒的通道,也是治癒內心的良方。
一個好的故事,會讓你暫時忘卻外界的痛苦。
一句撫慰的話,常常就能讓你重新蓄滿力量。
那些你讀過的書,看過的故事,得出的思考,會擺渡你,塑造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