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超級演說家一期《擺脫恐懼》中,曾經有一番關於擺脫自卑的勵志演講,贏得了無數聽眾的掌聲與心聲。
他說他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其中有一句話,深深打在一些人的心坎上,他說:
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更加糟糕。
因為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住生活中本來不屬於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於他的機會。
因為自卑,他總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害怕失敗、總是太在乎外界的想法,總覺得周圍的人抱著嘲弄、鄙夷的眼光在看你。
因為自卑,他總是躲在自己的安全屋,遇事總是逃避,怕被拒絕,怕出糗,不敢踏出一步。
愛,沒有參加過一次學生會活動......
因為自卑,錯失太多太多的美好。
因為自卑,他活成了一塊背景板。
1
大多數的自卑源於原生家庭:
童年時,支離破碎的家庭關係,缺乏關愛,沒有安全感;
父母打擊式教育方式,強勢責駡,諷刺貶低......
或者曾因某件事受到過外界的羞辱恥笑。
在一個人童年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內生力量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對抗外在,所以那時候的創傷往往攜帶一輩子。
像著名導演姜文,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相當成功了,然而在一檔節目中,他卻坦誠說:
其實他相當自卑,總感覺自己很失敗,因為從小到大,不管他做的多麼好,給母親買房子、考上中戲,而他的母親從未高興過。
以至於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不知道怎樣讓他的母親高興,他總覺得自己很差。
在敘述的過程中,這位曾獲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在別人眼裡功成名就的他,此時卻像一個孩子,眼裡充滿了落寞與茫然。
2
的確,如果你經歷過自卑,就會深知自卑的感覺,像一種夢魘,深入骨髓,總是如影隨形,尤其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自卑,很難根除。
然而,人不能總呆在原地,不能總一直躺在坑裡,不能總被過去束縛住。 正如俞敏洪所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懼和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 或許不能徹底擺脫自卑,但我們至少可以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正確的認知自己。
增強自己的內生力量,掌握一定的策略,去應對自卑帶給自己的困擾。
人只有在不斷突破中,才能真正成長,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才能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