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連岳先生曾說:“25歲以後,就不要再怪原生家庭了。 ”
許多人認為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宿命,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但原生家庭只是一個人前半生的宿命,最終決定你能走多遠、能過什麼樣生活的,從來就是你自己。
正如《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主人公塔拉。
她生於噩夢般的原生家庭,卻通過教育完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自我救贖。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出自《聖經·詩篇》,原句是“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
這句話有兩種闡釋,一種是“逃離”,一種是“尋找”。
既是逃離原生家庭,也是尋找真正的自我。
不管原生家庭帶給你多麼可怕的負面影響,你都能擺脫舊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
1 這世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一個信仰極端的摩門教家庭。
父親認為:「學校是政府的傀儡,而家庭教育則是上帝的宗旨。 ”
母親一直尊崇:「葯是一種特殊的毒,會在餘生慢慢腐蝕你。 ”
於是,家裡的七個孩子都不去上學,生病、受傷從不就醫。
這就是女主塔拉的原生家庭。
父親經營著一個垃圾廢料場,母親是草藥師兼助產士。
她從小就在父親的廢料場幫忙幹活,或者跟隨母親製作酊劑和精油。
整個童年都是與廢銅爛鐵和各色草藥為伴,暴力血腥也沒有缺席。
躁鬱症父親不顧她的安危,一次次將她推向廢料場危險的軋鋼刀;
哥哥肖恩則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常常對她拳打腳踢,還把她的頭按進馬桶;
更讓塔拉難受的是,知情的母親無視她所受的委屈而選擇沉默。
父亲的控制、哥哥的暴戾、母亲的隐忍,让塔拉童年生活在巨大的阴影里。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遵循的成长轨迹。
但对塔拉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另一个世界。
她一度认为自己未来会早早结婚生子,继承母亲的工作去做一个助产士。
塔拉在书中写道: 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隨著她步入青春期,屬於自己內心的聲音漸漸甦醒。
而哥哥泰勒是照進塔拉生命里的一束光。
泰勒通過自學考上了大學,憑藉一己之力撬開了厚壁讓光透進黑暗之地,指引著她走向教育之路。
“你想過離開嗎?”
“外面有一個世界,假如父親不再向你灌輸他的觀點,世界看起來就會大不一樣。”
於是,天賦極高的塔拉在地下室偷著自學,準備大學入學考試。
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她收穫了一個奇跡:拿到了楊百翰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原生家庭。
大部分父母只是普通人而已,他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走出自己的認知局限,也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一味反芻原生家庭,會讓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失敗與不幸歸結於他人。 原生家庭真實影響人的成長,但重塑自我的權利永遠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