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
他就是汪曾祺。
他的文章讀起來閒適幽默; 而他的人生,卻是更加詼諧有趣。
讀者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很多人不知道他,但知道的都愛他。 ”
賈平凹在一首詩中這樣評價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
史航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這樣的,卻不常見。 ”
是的,他貪吃,貪玩,是一位貪戀美好人世間的可愛老頭。
今天,讓我們一起重讀汪曾祺,一起尋找那生活中失落已久的詩意與趣味1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是作家里有名的吃貨。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先生說:
“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汪曾祺美食文化的影响。”
有讀者說,肚子餓的時候,不敢讀汪 老的文章。
因為他在作品中總是盡現各式各樣的美食:
蘿蔔、黃瓜、鹹菜、魚、豆腐、韭菜花、手把肉、昆明的米線、高郵的鴨蛋、北京的醬菜......
他的《端午的鴨蛋》,為家鄉高郵的鹹鴨蛋帶貨了十幾年:“敲破鴨蛋一角,筷子頭一扎,紅油就吱——冒出來。=
看得口水都流了出來。
早年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時候,他的吃貨本色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課餘時間,他經常溜到街頭小酒館,點上一碟豬頭肉和一壺美酒,美美地享用一番;
或者去集市的小攤邊吃白斬雞,還美其名曰“坐食涼雞”。
失戀了,本來打算絕食祭奠愛情,睡了兩天兩夜之後,發現肚子太餓受不了。
好友朱德熙帶著字典去看望他,於是兩人到街上把字典賣了,換了兩碗香噴噴的米線。
等吃完,失戀的痛苦已經一掃而光了。
有一次他去買牛肉,排在他前面的是一個中年婦女,那位婦女問賣牛肉的師傅:“牛肉要怎麼做?
他就很奇怪,問她:「你沒有做過牛肉? ”
中年婦女說:“沒有。 ”
於是他非常熱心地把她請到一邊,講了一通牛肉做法。
從清燉、紅燒、咖喱牛肉,直到廣東的蠔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乾煸牛肉絲......
一樣樣全部講了個遍。
1987年,汪曾祺去美國參加國際寫作活動。
給妻子施松卿寫信: 不知道為什麼,女人都喜歡我,真是怪事。昨天董鼎山、曹又方還有《中報》的一個記者來吃飯。我給他們做了滷雞蛋、拌芹菜、白菜丸子湯、水煮牛肉,水煮牛肉吃得他們讚不絕口,曹又方抱了我一下。 吃了他做的那麼多美食,不喜歡他才是怪事。
他說寫那麼多好吃的,就是為了讓人覺得:生活真好啊!
熱愛食物的人,往往是熱愛生活的人,正如他所言:萬物有心,人間有味。
他可以從家常菜中吃出人間至味,再艱難的遭遇,在他筆下也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