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可謂是日常生活中,健康又營養的好食物,不僅美味,用途還很廣。
但很多關於雞蛋的傳言讓人有些許擔憂,都沒法好好吃蛋了......
“雞蛋千萬不能和糖一起吃,有毒!” “雞蛋有膽固醇,經常吃會損害心臟!”
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今天,就來一起「打破砂鍋問到底」——雞蛋,到底怎麼吃才健康?
常吃雞蛋,會損害心臟?
為什麼會有這個說法呢? 主要是因為,雞蛋中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而大家覺得膽固醇並不是個“好東西”,所以說吃雞蛋容易損傷心臟。
但事實上,膽固醇並沒有大家所想的那樣“壞”。
膽固醇本身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組成人體細胞膜的主要物質,也是合成膽汁、維生素D,以及腎上腺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原料。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體對於膽固醇的吸收,有著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
飲食中所攝入的膽固醇物質,對於血漿膽固醇的影響其實很小。
因此,在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取消了關於膽固醇的限制攝入量。
蛋黃等食物中所含的膽固醇物質,對於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不會造成較大波動。
所以,吃雞蛋會損害心臟的說法,不可以相信。
雞蛋和糖,不能一起吃?
有人說,雞蛋不能和糖(糖水)一起吃,因為雞蛋和糖在高溫作用下,會生成糖基賴氨酸,而這種物質會破壞身體中本身有益的氨基酸,對身體產生“毒性”。
其實,雞蛋和糖發生的這種反應,對身體不存在傷害。
要說真的有什麼負面作用,那就是導致雞蛋中賴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物質含量降低,影響蛋白質整體品質,但和有毒有害無關。
所以,鸡蛋和糖,本身是两种皆不存在毒性的物质。无论单独食用,还是一起食用,都是无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