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靄琳台灣特約評論人 經濟學家奧肯( Okun)1970年代提出的“痛苦指數”,或許可以傳神的講述台灣多數民眾當下的心聲。上週“立法委員”質詢時,意外揭穿原來台灣失業率+通膨年增率組成的痛苦指數,今年恐怕突破6%,將會來到十年新高;數字會說話,原來在蔡英文大內宣下,台灣人過得幸福洋溢的謊言,是這麼不堪一擊。 去年因說出一碗蚵仔麵線只有20元,完全偏離市價而被譏笑“吃米不知米價、不懂民生疾苦”的“主計長”朱澤民,最近面對“立委”物價考題,似乎已做好功課有備而來,幾次答題下來,朱都能答出貼近市價的答案。然而,儘管已熟記物價數字,但冷冰冰的答題沒有用心感受,依然無法感知物價通膨對老百姓的殺傷力,淪入“何不食肉糜?”的昏庸之中。 上週台立法機構財政委員會邀請朱澤民等官員,就新冠疫情再起等情勢,邀集相關官員就紓困措施進行備詢,結果朱澤民這次被“立委”問及的考題是總經數字。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問朱澤民,能否預估今年通膨率,以及痛苦指數會到多少?朱澤民首先表示,根據去年CPI年增率約為1.96%,加上去年失業率為3.95%,因此去年痛苦指數約為5.91%。 緊接者,朱澤民又說,他個人預估今年全年失業率會到3.6%,今年全年CPI年增率則大約會到2.48%。郭國文追問,所以今年痛苦指數,預估會超過6%?朱澤民回道“對!” 根據統計,去(2021)年台灣的痛苦指數是5.91%,該數字已是九年新高。言下之意,吃了“誠實豆沙包”的朱澤民預料,今年痛苦指數將來到6.08%,按此推估,今年老百姓的痛苦程度,將是十年來最嚴峻的一年。 然而,在民進黨大內宣之下,台灣民眾觸目可及的,全都是美好的數字,例如,甫公佈的台股上市櫃公司第1季營收達新台幣10.5兆元,破10兆元大關,是史上最強的第1季。剛公佈的第1季稅收達4,827億元,創同期新高。3月出口達435億美元,年增21.3%,已連續21個月正成長,官員形容這叫“春暖花開”。而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15.6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訂單金額更是首度在2月就站上500億美元大關,表現“淡季不淡”。 然而,在上述這一連串“創新高”的美好數字之下,破解數字的唯一密碼就是“通膨”。由於全球通膨升溫,不論是外銷訂單報價、出口金額,都會隨著物價漲勢而調漲報價;而台灣上市櫃公司以出口電子業為主要組成,這也就形成了,當出口因通貨膨脹而墊高報價時,從出口到訂單、到上市櫃公司營收,這一連創相關的經濟數據都在“創新高”,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稅收金額也在創新高。 除了“通膨”問題,這一連串“創新高”的數據,也暗藏台灣社會深層的內部矛盾,也就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貧者,就是從事以內需為導向的內需服務業從業人員;富者,則是從事以科技電子製造業為主的出口導向產業的高階經理人。有句話說,除了你在電子業“賣肝”(日以繼夜工作),否則都是窮人。而電子製造業從業人員的佔比,只佔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約一成,亦即九成以上受僱人員都無法感受到電子業出口的榮景,卻深受通膨危機之害,更不用說,受到科技電子製造過程中的環境污染之害。 通膨、高物價痛苦席捲而來,也讓今年前二月的實質薪資落入負成長。主計總處最新公佈,今年前二月實質總薪資為73,227元,年減0.16%,再次落入衰退,對照今年基本工資漲幅5.21%,也就是說,即便薪資成長也已被通膨吃掉了。 而會把前二月的薪資總薪資拿來進行比較,正是因為傳統春節不是落在1月就是2月,這部份的統計是包含非經常薪資,也就是年終績效獎金的。去年因為本土疫情影響年終獎金,尤其內需服務業受疫情重創,年終與績效獎金發放不佳,拖累非經常性薪資水平,也使得實質總薪資落入負成長。 若再解構工業及服務業,今年前二月工業及服務業平均非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為2.06%,其中工業部門年增4.86%、服務業部門年減0.1%,忠實呈現服務業勞工愈貧、工業勞工愈富的兩極化現象。 此外,隨著美國聯準會(Fed)的鷹派升息軌道,台幣已應聲重貶,上周也貶破29元兌1美元大關,今年以來的貶值幅度已逾5%,成為名符其實的“最弱亞幣”,大概只比日圓好一些。而按台“央行”推估,台幣每貶1元,對CPI漲幅的影響會增加0.1~0.1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台幣貶過頭,對通膨問題更加劇,民眾通苦指數更增加。 4月15日,台灣單日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高達1209例,是史上首度本土單日確診數突破千人大關;儘管政策強調“共存”,不打算升高防疫等級,更不會“封城”,但餐廳、賣場已明顯可見人潮銳減,內需型服務業看來不會太好過,失業率和通膨雙箭齊發,台灣民眾只會苦上加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