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擁核自重,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冒大不韙動用核武器,使核武成為一個看似重要,卻不起真實作用的戰略工具,但俄烏戰爭的爆發卻驚醒了人類的安全好夢。 中國堅持不率先使用核武 俄烏髮生軍事衝突第一時間,克里姆林宮就提升核武部隊戒備製最高狀態,展示不惜動用核武的姿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警告,不能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動用戰術或低當量核武器的威脅掉以輕心。俄羅斯是否會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不得而知,但是核子武器對戰爭與國際政治的影響力再度受到矚目。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理查德在國會聽證會透露,中國戰略核武庫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對美國戰略核力量構成了重大挑戰。中國去年7月完成戰略高超音速武器測試,據稱攜帶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新型洲際導彈在100多分鐘內飛行了4萬公里,環繞地球飛行了一圈後精確命中地面目標,這是人類歷史上飛行時間最長、距離最遠的對地攻擊武器。 中國戰略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在各國間最為先進,更能有效突破美國的戰略導彈防禦系統。這種戰略高超音速導彈可以以極高的速度,從任何方向對美國發動打擊,攔截這種導彈幾乎是不可能的,現有戰略格局受到重大衝擊。隨著中國在轟-20戰略轟炸機、096戰略核潛艇以及東風-41洲際導彈上的投入,核打擊力量已取得相當大的進步,與美國核威攝能力的差距大幅拉近,對美國未來特別是在台海的戰略會有深遠的影響。 北約之所以不敢出兵幫助烏克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忌憚於俄羅斯的核武器庫。美國拜登總統一再表示美國不會派軍隊進入烏克蘭戰場,是要避免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普丁就是看準這點,才會秀出核武肌肉。如果美國對於俄羅斯的核武打擊能力都敬畏三分,對於數量雖不及美俄,但打擊能力快速提升中的解放軍,必然有更多的顧忌。 多了這層顧忌,美國在戰略上會更加謹慎,以避免在非主動的情況下被迫介入戰爭,即便衝突發生,也要避免事態惡化,超過自己可控的範圍。因而在戰場的選擇與控制上也會更為限縮,避免戰場擴大使自己與盟友被捲入。愈來愈多人認為,北京如果打算以武力統一台灣,也會利用核威攝來拒止美軍介入。 美國不介入核武國戰爭 不過,解放軍“不率先使用”(NFU,No First Use)政策並沒有改變的跡象,北京核武政策主要還是在加強“第二擊”(second-strike)能力,維持最低的核威懾能力應該還是建軍原則。事實上,以目前解放軍傳統武器如東風21D、東風26反艦導彈就已經具備“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能力,用傳統武器就可讓美國有所顧忌而不敢進入台灣海域,無須再使用核威懾。 北京一向將兩岸緊張視為內戰延續,即便核威懾是用於阻止外力介入,也會招致嚴重的反感。尤其,中國是世界擁有最多擁核鄰居的國家,除了俄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還有也處心積慮躍躍欲試的日韓,若引起周邊國家的核武競賽並無必要。 尤其朝鮮恢復核試與俄烏衝突兩因素,讓東北亞地區陷入核武熱,韓國忌憚朝鮮發展核武,候任島內尹錫悅積極與美國談判“核共享”協議,日本在安倍前首相推動下,也出現發展核武的討論,台灣也有個別學者主張重啟核武研究。不過大陸對此均低調以對,顯然不樂見東北亞果真走向核武競賽。 我們不必擔心美國軍工複合體另有所圖的討論,反而應該面對美國越來越不願介入戰爭前提下的安全承諾,台灣可能付出的代價。這不是延長役期、全民防務手冊甚至拿掃把誓死抵抗一句話所能應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