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印度鐵道部證實,印度國營企業印度鐵路公司一口氣就向中國企業下單了3.9萬個火車車輪,價值17億盧比(約2100萬美元)。 而這一訂單原本是印度與烏克蘭之間的合作項目,但因為烏克蘭企業目前無法供貨,印度在中企定價高於烏企1.68%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和中國簽訂合同。 印度寧願花高價也要從中國手中購買這一產品,並且這已經是本財年,印度在鐵路領域第三次將訂單交到同一家中國企業手中了,可見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愈發頻繁。
那印度為什麼寧願花高價也要與中國企業簽訂合同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國際上只有中國能夠為印度提供他所需的訂單,所以即便中國的售價高於烏克蘭,印度也只能從中國購買。 除此之外,印度和中國簽訂的另外兩份訂單也均是鐵路領域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在這方面的產品質量是值得信賴的。 中印關係雖然在俄烏衝突後有所緩和,但在某些領域依然存在一些摩擦。不過,即便如此,中印雙方依然維持著正常的貿易往來,正所謂經濟合作是兩國處理外交關係的“壓艙石”,只要中印雙方經濟往來不間斷,那雙方的關係就有著極大回暖的空間。
更何況,就在不久前,印度央行還宣布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使用盧比結算,對於加入了美日印澳“四國集團”的印度來說,這又是其與美國唱反調的一個典型的表現。尤其是在美元霸權地位岌岌可危的當下,印度推出“盧比令”,等同於是在助力“去美元化”進程的加速。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就曾多次指責印度“站隊”不明確,但是印度卻直接公開表示拒絕譴責俄羅斯。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沒有利益的事印度可不會做,一昧順從美國站隊,顯然不利於印度自身的利益。 印度向來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點拉攏對象”,如今印度公然挑釁美元霸權,甚至頻繁地和中俄兩國開展貿易往來,其實就是因為與中國合作所能帶來的利益遠比附和美國來得多。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多次連續打壓中企,限制了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發展。去年年底,印度政府就多次聲稱小米、OPPO等中國企業存在“逃稅”的行為,這無疑給中企在印度正常運營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但即便如此,在2021年,中印雙方的貿易總額依然達到了8590億美元,較2020甚至還整體增長了43%。 因為印度作為人口大國,現在依然處於經濟發展的階段,對於中國出口的產品需求量極大,短時間內,還無法擺脫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所以印度目前還需要與中國維持良好的貿易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