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第一次在小說中,讀到這句話: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援,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那時,難言的激動和震撼,一直記憶猶新。
可是,十多年後,在人生三十而立的檔口,再重讀《簡愛》,卻發現在這部小說里,作者傳遞給普通女人的人生知識,不單單是自我,獨立,自尊,自愛。
而是一個女人,在對自我的不斷追逐中,漸漸認清自己,認識世界,從而真正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
1
如果別人不愛我,我寧願死去而不願活著,我受不了孤獨和被人憎惡。 [color=rgba(0, 0, 0, 0.8)] 友海倫,發表了這番熱烈而極端的言辭。
[color=rgba(0, 0, 0, 0.8)]這番說辭,像極了曾經的我們。
[color=rgba(0, 0, 0, 0.8)]因為孩子有個天然的屬性:渴望被愛。
[color=rgba(0, 0, 0, 0.8)]因為年輕女孩,天然的被灌輸:不被愛,就沒有價值。
[color=rgba(0, 0, 0, 0.8)]所以,小簡愛才會在生命的最初,情感最蓬勃,價值觀最紊亂的時候,人生意義最模糊的時候,說出這樣最發自肺腑,卻也最幼稚的話: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將自己的人生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愛上。
[color=rgba(0, 0, 0, 0.8)]可是,真心總是被踐踏,越是渴求被愛,就越是容易被傷害。
[color=rgba(0, 0, 0, 0.8)]但那時,簡愛還不知道,她還是一個年輕的,不懂人世的小女孩。
[color=rgba(0, 0, 0, 0.8)]她迫切的渴求愛,以為愛,只有別人才能給,所以,當她的監護人無法給她愛時,她將目光轉向了任何人,任何對她好一丁點的人,任何給她一絲溫暖的人。
[color=rgba(0, 0, 0, 0.8)]可是,生活不斷讓她失望了。
[color=rgba(0, 0, 0, 0.8)]作為一個窮牧師的女兒,她出生未見過父母。 寄養在舅舅家裡,本就很悲慘了,但舅舅很快也去世了。
[color=rgba(0, 0, 0, 0.8)]這讓簡愛的存在,變得很尷尬,因為她的舅母,從契約上,因為接受丈夫的委託,不得不撫養她長大。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但從血緣和心理上,她和簡愛,既沒有親情做聯結,也沒有任何情感的延續。
[color=rgba(0, 0, 0, 0.8)]倔強的簡愛,是她的累贅,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
[color=rgba(0, 0, 0, 0.8)] 作為一個女人,嫉妒情緒 讓里德太太憎恨簡愛的母親,分割了自己丈夫的愛,憎恨簡愛,搶奪了裡德先生更多的關注。
[color=rgba(0, 0, 0, 0.8)]簡愛在裡德太太家,度過了10年,被精神虐待和肉體盤剝的生活。 [color=rgba(0, 0, 0, 0.8)]因為寄人籬下,就算表兄表姐們欺負她,也沒人為她撐腰,因為寄人籬下,就算受盡了委屈,也會被告知,要忍著,讓著。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因為你吃的是里德太太的麵包,喝的是里德太太的牛奶。
[color=rgba(0, 0, 0, 0.8)]這種屈辱和匱乏,是導致青年和成年後的簡愛,不斷追逐自己掙取麵包的能力,和不斷追逐,童年時代就缺失的愛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