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說自己最敬仰的作家只有兩位,一個是寫《神曲》的但丁,還有一個就是寫出《罪與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一部震撼無數讀者心靈的世界文學名著,曾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部文學經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書中事無巨細地剖析了一個罪犯的內心世界,令無數讀者折服。
就連余華讀過這本書後,也不禁感歎道: 像轟炸機一樣朝我的思緒和頭腦扔下了一堆炸彈,把二十歲的我炸得暈頭轉向。
人公斯柯爾尼科夫,在憤怒中殺了人,歷經一場漫長又孤獨的抉擇后,最終卻選擇了自我救贖的故事。
細細回味他的心理路程,你會發現,原來人終其一生,都是在與人性較量。
1 善念VS恶念
拉斯柯尔尼科夫本是一位前途无量的法学生。
可命运就是这般滑稽,他家境贫寒,仅靠母亲微薄的接济,根本交不起学费和房租。
不得已选择中断学业后,房东也追着他缴租,甚至断掉他所有的餐食,这无疑让他悲怆的生活雪上加霜。
为了存活下去,他狠心把视为珍宝的父亲遗物抵押给当铺的老太婆。
却不想,老太婆长着一双势利眼,对穷人百般刁难。
老太婆摆出一副臭脸,故意压低价格,还苛刻地说:只要押期一过,就会立刻变卖,不留一丝商量的余地。
眼前的一切,让拉斯柯尔尼科夫心生不满,老太太的每句话都像一个火星,瞬间点爆了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的火药。
他脑子里涌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把万恶的老太婆杀掉。
自此,这个想法就像长在他脑海里般挥之不去,他无时无刻不在筹划这个恶毒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