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故事:
一群遊客正在興致盎然地參觀一棟古老的宅院。
宅院設計得十分精巧,但屋簷卻搭建得特別大。
更奇怪的是,在這屋簷下面,還蓋了一間小巧的屋子。
遊客們紛紛駐足觀望,開始猜測這間屋子的用途。
正當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導遊指著這間屋子講解道:
這是供路過此地的流浪漢擋風遮雨,歇腳過夜的。
有遊客依舊不解:
既然房屋主人有心為善,為什麼不直接請人進去,何必在這蓋間屋子,多此一舉?
導遊回答說:
直接請人進去會讓人心裡不安,受之有愧。 房屋主人這麼做,也是為了保護流浪漢的尊嚴吧。
遊客們啞然了,同時感到一種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善意與溫暖。
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財力去為別人搭建一方屋簷。
但這不妨礙,我們在心裡為他人撐起一片晴空。
做別人心裡的屋簷,在為別人遮風擋雨的同時,也是在悄悄地庇護自己。
1
杜甫寫過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面就曾寫到他遭受的苦楚。
他這一生,吹過最冷的風,淋過最冷的雨,整個人生就是大寫加粗的苦。
成年後,他也一直沒有謀到什麼像樣的官職,日子過得非常拮据。
由於米價昂貴,全家都只能忍饑挨餓,未滿周歲的小兒子也被活活餓死。
由於無力負擔房價,他只能一次次搬家,最後在朋友的説明下,才有了一間小小的茅屋棲身。 但杜甫卻始終善良,沒有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對這個世界充滿惡意。
反而明白人人都有難處,更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他住的茅屋前,長著一棵大棗樹。 一天深夜,一個老婦人來打棗,驚醒了杜甫。
杜甫看見老婦人餓得骨瘦如柴,瞬間起了憐悯之心,不僅為她端來了菜粥,還囑咐她,白天再來打棗,以免晚上摔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