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清華大學辭退50歲副教授的消息,非常唏噓。
這位副教授2012年入職清華大學,當時已經40歲的他,和學校簽訂了10年合同。
轉眼合同到期,因為沒有達到規定的科研發表,學校決定不再跟他續簽合同。
他心有不甘,在網上寫文章發牢騷,聲稱自己工作勤懇,在教書育人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學校不能只看發表成果。
事件曝光以後,有人替這位副教授鳴不平,覺得教學育人才是關鍵,科研成果只是其次。
也有人覺得,這個決定合情合理,如果一個教授十年了都沒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那也不配待在清華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
每个人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孰对孰错,无法评判。
但在这起事件里,我看到最冷静、最理智,也最发人深省的观点,来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黄日涵副教授。
黄教授评价说:人要保持随时走的能力,才可以保持尊严。 ,但你必须要具备随时跳槽的能力。你不够强,就得看人脸色。 ]
曾任济宁市市长梅永红也说过:“体制内的人,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这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活,更没有所谓的铁饭碗。
1
新东方名师夏鹏提出过一个观点:
离职只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另一种是主动。
被动离职,可能是你被裁掉了,也可能是你能力无法胜任,不得不离开。
而主动离职意味着你有更多的选择性,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很多人认识冯唐,是因为他作家的身份。但在此之前,冯唐是一位超级厉害的“打工人”。
冯唐毕业后,校招进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
进入麦肯锡头一年,冯唐每周工作90个小时,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就连上厕所也在回复短信。
他曾经以三到四个月时间完成一个项目的速度,在三年内完成了近十个项目,迅速成长为了一名称职的项目经理。
麦肯锡的工作经历,让冯唐熟练掌握了跟各类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技巧。
麦肯锡内部,至今都一直流传着冯唐的一段佳话。
他曾跟一家公司的三四名高管建立了极好的关系,这家公司成了冯唐的长期客户,每年都有多达三五个项目给他做。
“即使在整个麦肯锡中国,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2003年,冯唐在飞机上遇到当时招商局国际的CEO,对方主动邀请他加入。
没有任何迟疑。在麦肯锡积攒的实力和资源,给了他离开的底气。
正如黄日涵副教授所言,你可以不跳槽,不离职,但你必须具备可以离开的能力。
具备随时跳槽的能力,本质上也是避免职场内耗最好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