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發現,越優秀的人對知識越是渴望,他們願意抓住所有時間充實、提升自己。
清華學子的故事,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檔節目《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節目里,一個找工作屢屢碰壁的大學生,憤憤不平地質問大型企業資深面試官:
“我們和985、211的畢業生一樣都沒有工作經驗,為什麼不能考慮我們?”
面試官毫不客氣地反駁說:用四六級來評判英語水平,他們只會說,雅思多少分,託福多少分。 其次你的計算機水準,剛過國二。 但我們技術部招來的985學生,已經精通程式設計,他們組織三四個人,就能開發出一款APP。 你是學金融的,每天只是在學校閉門造車。 但985的同學早在大三的時候,已經開始參加大型金融集團的實習了。 一字一句,有理有據,懟的這位大學生啞口無言。
當你踏入社會,就會看到殘酷的現實:學歷,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的人生走向。
對普通人而言,學歷上差一點,人生就差一截。
1
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中,有個著名的“人才共生效應”:
在一個群體裡面,每個人都會受到其他成員習慣、智慧、能力等等的影響,從而收穫激勵。
反過來,如果你混跡在渾噩不堪的環境里,即便你是一支潛力股,也會被消磨殆盡。
博主@張桐分享過一段個人經歷。
張桐在高中時期,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兩人成績排名在整個年級都是靠前的。
但到了高考的時候,朋友穩定發揮,考上了清華大學。
張桐因為發揮失常,上了一個普通本科。
朋友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又去留學讀了碩士和博士,回國后加入了某大廠。
而張桐在上了大學后,室友都喜歡打遊戲,在這種氛圍下,他也逐漸變得懶散起來,只要是老師不點名的課,他就不去教室上課。
大學畢業后,因為學校普通、成績普通,張桐進入了一家普通科技公司當程式師。
提起當年的好友,張桐是這樣說的:
“上大學之後,因為心理的落差,我很少主動和他聯繫。 從他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他的格局,以及目前從事的事業,遠遠不是我所能及的。 ”
進入一個什麼樣的圈子,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張是晚上8點36分,華中師範大學的食堂裡,擠滿了埋頭學習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