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824年,劉禹錫被貶和州。
當地知縣看他是貶謫之人,便有心刁難,給他安排了一間布滿青苔的破舊小屋。
屋外荒草叢生,而屋內也只夠擺放一桌一椅一床。
哪知劉禹錫毫不介意,反而在那讀書作詩,寫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銘》。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全文簡練而清新,短短81字,卻盡顯他的豁達與樂觀。
即便身處低谷,他的文字之中也沒有半點怨言與牢騷。
人生跌宕起伏,沒有誰能一直站在山頂。
面對生活的無常,最好的活法不過是如劉禹錫那般:
有個舒服的圈子,找到中意的愛好,過簡單的生活。
1
劉禹錫在和州的時候,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儘管只能住在破敗的茅屋裡,可他卻自我寬慰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個人只要靈魂不荒蕪,身居陋室,也有一種簡單之樂。
數百年後,王陽明大抵也有這番感悟。
王陽明被貶為龍場驛丞,可驛站年久失修,破損不堪。
好在他尋到了一方山洞,見它環境清幽,索性就打掃打掃,略加裝飾,當作安身之所。
洞内陈设简单,除了方桌、书桌和床铺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
没有粮食吃,他就亲自开荒种田。
每隔一些时日,他还总结种地的经验,写成小诗。
日子虽然清贫,王阳明的内心却格外丰盈。
平日里就翻阅典籍,安静思索书中哲理,参悟心学,这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
作家林清玄说:“愈是内在芬芳,愈是朴素单纯。”
人的高贵始于繁盛的内心,而不在丰富的物质生活。
無論是劉禹錫還是王陽明,在人生艱難處,他們都能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原因就在於外人以為的簡陋、寒酸,在他們看來卻是簡約、樸素。
正所謂:「淡飯粗茶有真味,明窗淨幾是安居。”
一簃食,一瓢飲,在陋巷,亦有其樂。
不為物所累,刪繁就簡,去偽存真,才是最清醒的活法。
2
蒲松齡曾說:「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
與三觀相合,脾性相投的人相處,就是人生至樂。
西元805年,劉禹錫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被貶遠州。
多年順風順水的仕途生涯,突然急轉直下,一下子跌入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