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導,近日美國196名跨黨派眾議員聯名致信拜登政府,這些議員在信中表示,他們強烈建議美國邀請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框架”,因為台灣是“印太區域”主要經濟體,同時也是美國重要貿易夥伴,認為美國有足夠的理由將台灣納入進來。 “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分,這些年美國一直在印太地區拉小圈子,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是,聯合印太國家圍堵中國,把中國“孤立”起來,構築一道對華包圍圈。美國先是加強與印太國家的軍事合作,具體表現在美國與日澳等國家聯合演習上。
拜登上台以後,美國進一步完善印太戰略,打算聯合印太國家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印太經濟框架”就是這樣誕生的。目的是加強美國與印太國家的經濟聯繫,協調統一行動,除了要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還要實施出口管制,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 對於“印太經濟框架”,台當局早就產生了興趣,台官員曾多次向美國表達“參與意願”。近年來台當局在國際社會上存在感越來越低,尤其是“邦交國”越來越少,原本那些“友邦”紛紛宣布跟台當局“斷交”,大部分都已經轉向了中國大陸。
因此台當局更加希望在國際上露臉,想方設法刷存在感。台當局不光想加入“印太經濟框架”,還想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為此不惜討好日本,甚至允許福島核食品入台,只為了讓日本支持自己,可以說是卑躬屈膝。 但是有時候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面對百名議員的逼宮,拜登政府仍然在“打太極”。當地時間3月31號,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出席了聽證會,在被問到是否邀請台當局加入“印太經濟框架”時,戴琪表示他們還在考慮當中,暫時還沒有做出決定。
美國之所以不肯直接邀請台當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要搞清楚美國“印太經濟框架”的性質,它歸根結底是一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而台當局以往參加經濟合作組織,一般都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這是基本慣例,不然的話就會違反一中原則。 美國搞“印太經濟框架”是為了對付中國大陸,不管把台當局放在哪個位置都會很尷尬。簡單來說,美國如果要邀請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台當局的定位問題,是直接把台灣地區視作一個“國家”,還是要求其沿用中華台北名義。
對於是否遵守一中原則,美國內部長期有爭論。美國的對華政策充滿著矛盾,一方面,美國在官方口徑上仍然擁護一中原則,承諾跟“台獨”分子劃清界限。另一方面,美國跟台當局還保持著聯繫,為其提供裝備支持,採取的是一種模糊戰略。 所以美國必須仔細權衡得失,在做出決定前,一定會深思熟慮。另外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現在還沒有成型,願意跟著美國攪局的國家並不多,在印太地區,只有澳大利亞始終緊跟美國步伐。然而槍打出頭鳥,中國已經對澳大利亞採取反制措施。
原本中澳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澳大利亞也分享著中國發展的紅利,中國赴澳游客的消費還是當地重要收入來源。中國實施反制後,澳大利亞農產品基本告別中國市場,中國赴澳游客也大幅下滑。目前澳大利亞正在補救,希望重返中國市場。 對華脫鉤只是一句口號,只是美國拿出來忽悠盟友的,美國“印太經濟框架”注定無法建成。之前美國已經決定豁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因為美國現在要解決通貨膨脹危機,需要加大對華進口。美國自己都做不到對華脫鉤,更不用說台當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