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起降方式成最大亮點。中國攻克電磁彈射難關,為什麼能夠令美軍“福特”號航母也相形見絀? 6月17日,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下水以前,就有美國相關防務網站和媒體透露,中國第三艘航母或將在近日下水,因為美方衛星圖顯示,中國建造第三艘航母的相關設施,已經被拆除。 不僅僅是最近,這幾年,美國一直非常關注福建艦的建造工作,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新的衛星圖片,對福建艦的關注度,幾乎比此前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還高。甚至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還有美媒藉機詢問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他如何看待中國即將擁有4艘航母這件事,對此美媒還毫不客氣地聲稱正在建造新型號航母的中國是“威脅”。
而美方之所以如此關注,目前來看,關鍵原因在於美方通過衛星圖片看到福建艦的平直通長飛行甲板,意識到中方已經在嘗試生產應用彈射技術的航母,而且極有可能是他們自己也搞不定的電磁彈射技術。 早在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就注意到起降方式對於航母作戰能力的影響,所以戰後加強了對航母起降方式的研究,截至目前,最主流的起降方式包括三種,彈射起降、滑躍起降和垂直起降,其中垂直起降因為耗油量巨大且載彈量較低,因此多用於兩棲攻擊艦或輕型航母,而真正適用於大型航母的,就是彈射和滑躍。目前全球主流大型航母當中,除美國和法國航母以外,其他多是用滑躍起飛的方式。 滑躍起飛主要依靠的是艦載機自身的動力加上航母飛行甲板的構造,促使艦載機能夠在相對狹小的飛行甲板上達到起飛速度,因為依靠艦載機自行加速,所以這種方式消耗艦載機燃油情況也比較嚴重,而彈射方式是利用航母上的彈射器,在艦載機起飛時通過外力令艦載機迅速提高到起飛速度,有效節省了艦載機的燃油,令艦載機活動時間明顯提高,是一種比滑躍實用得多的起飛方式。 目前主流彈射方式分兩種,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都是使用蒸汽彈射。理論基礎是先把水加熱成蒸汽並釋放勢能,以達成彈射艦載機的效果,因為涉及兩次能量轉換,導致能量利用率較低,且存在蒸汽洩露引發事故的風險,維護也較為麻煩。在這種情況下,上世紀尾聲,美軍提出“全電航母”的概念,直接用電力取代蒸汽,彈射方式上則利用電磁斥力彈射艦載機,因為無需能量轉換,使得能量利用更為有效,而且維護成本也顯著低於蒸汽彈射,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航母,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與其標誌性的電磁彈射技術。
雖然從硬指標來講,福建艦對比“福特”號噸位相對較低,3台電磁彈射器與2個艦載機升降機這樣“3+2”的組合,對比“福特”號“4+3”也存在少許差距,但美國真正擔心的始終是中國掌握有比美國更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 事實上,“福特”號雖然是目前最大的航母,但卻存在美軍無法忍受的“硬傷”。其使用的電磁彈射系統非常不完善,據了解,其平均無故障間隔僅有400架次,遠遠低於美軍要求超過4000次的標準,加上4部彈射器共用一個電力儲存和轉換系統,容易出現一個彈射器故障,所有彈射器都將無法使用的地步。換句話說,“福特”號的電磁彈射系統本身就是個半成品,所以該航母已經進入服役的第六個年頭,但彈射器和升降機故障頻發,根本無法作為即戰力使用,只能充當直升機航母。 而另一方面,中國現已攻克電磁彈射技術的難關,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團隊的努力下,福建艦採用有別於“福特”號中壓交流供電系統的中壓直流供電系統,能量轉換效率比“福特”號更高,而且此前已經針對電磁彈射經過數不清的實驗,安全性能上也有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