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在世,有把尺子。
尺在心中,量人量己; 尺在身內,量得量失。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調整內心尺度的過程。
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度準; 做人有度,做事有尺,才能張弛有度。
一輩子,不要被眼界所局限,不要被規則所束縛,做一個心中有“尺度”的人。
1 言語要適度
俗話說:言多必失。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人好說大話。
他稱自己見過伏羲、女媧、神農、蚩尤等等,已經活了好幾千年。
有一天,趙王從馬上摔了下來,傷得很嚴重。
大夫說,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癒,於是趙王就命令手下把這人殺了取血。
嚇得這人立刻澄清自己是吹牛,可趙王又怎會相信他,反而認為他是為了保命而撒謊,最後還是把他殺了。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人要是不能管好自己的嘴,終將會自食其果。
《禮記》中說:“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
意思就是:君子謹慎說話,小人妄言妄語。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曾畫過一幅《綠柳鳴蟬圖》。
當他把畫作給另一位大師齊白石看時,齊白石先是大力誇讚了這幅作品,后表示自己曾經請教過一位農民,這位農民表示蟬鳴時都是頭朝上。
但是自己也是聽農民說,並沒有親自觀察過。
後來有一次,張大千去山裡寫真,想起了齊白石的話,特意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蟬鳴時果然是頭朝上的。 於是回家后興奮的告訴了齊白石這個消息。
齊白石聽後只是釋懷的笑笑,說:“我也觀察過。 ”
張大千這時才明白,齊白石只是撒了個善意的謊言,農民也是齊白石編造出來為了不讓自己難堪的藉口。
《增廣賢文》中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把握言與行的分寸,審時度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