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這句話出現在其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被認為是托爾斯泰對婚姻和家庭的最好詮釋。
小說主要講述了貴婦安娜與丈夫、情人之間的愛恨糾葛,最終對愛情失望的她走上了臥軌的道路。
安娜被認為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同時也頗具爭議。
她渴望愛情的拯救,沉浸在其中,卻患得患失,內心痛苦,最終迷失自我,走向毀滅。
有人說,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需要勇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僅需要勇氣,你還得有能力。
有能力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讀懂《安娜·卡列尼娜》,我們終會明白:人,一生都在為選擇買單。
1
安娜是彼得堡上流社會一位美麗、純潔的貴婦人。 從小失去雙親,在16歲時即由姑媽做主,嫁給了比她年長10歲的高官卡列寧。
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其貌不揚,但在官場上卻是個地位顯赫的人物,他的時間幾乎完全被職務填滿。
卡列寧刻板枯燥,他的世界里只有功名。
夫妻倆沒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每晚乾巴巴的談話令安娜生厭。
安娜只能將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傾注在兒子謝廖沙身上。
生活上的富足,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乾渴,就這樣平淡無趣地維持著表面的平靜。
可一次特別的邂逅打破了安娜寧靜的生活,甚至影響了她此後的人生。
安娜在火車站結識了青年軍官沃倫斯基。
沃倫斯基年輕英俊、高大帥氣,畢業於貴族軍官學校,后涉足於莫斯科社交界,如魚得水,很會討女士歡心。
他被安娜優雅美麗的外貌所傾倒,開始對她展開追求。
明知安娜是有夫之婦,有一個8歲的兒子,可沃倫斯基也沒有退卻。
最初,安娜雖也對沃倫有好感,但理智和道德感尚能佔據上風。
但沃倫斯基無處不在的出現和熱情,終於喚醒了安娜沉寂的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