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位人稱「佛商」的商業奇才,叫麥克爾·羅奇格西。
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他曾前往印度潛心鑽研佛法多年。
獲佛學博士學位後,麥克爾還想繼續研究佛理,師父卻鼓勵他回國工作。
師父說:「忙碌的辦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檢驗你這些年學習成果的最佳地方。 ”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真正的修鍊不在山上,不在廟裡,而在你現在的生活工作之中。 1
老家一個堂弟剛入職那年,曾深夜打電話向我倒苦水。
那時他剛失戀不久,又碰上了難纏的客戶,忍不住跟人大吵了一架。
後來主管給他兩個選擇:上門道歉、立馬走人。
“他先欺負人的,憑什麼我道歉? 我不幹了還不行嗎! ”
憤懣不已的他,在電話那頭一連抱怨了半個小時。
等他情緒平靜下來后,我給他講了我早前在報社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發生在工作的第三年。
有一個我帶的新記者,沒有經過我審核發稿,結果內容有點小問題。
主任當著所有人的面,劈頭蓋臉地罵了我整整四十八分鐘,時隔多年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那天我繞著單位旁邊的湖跑了整整五圈。
此後,凡是經手的稿件,我都要檢查兩遍以上,一個字一個標點地校對。
第二件,是我剛做主編那會兒,有一回因為臨時撤稿開了天窗。
當時整個辦公室急得團團轉,我趕緊想了主題,聯繫了兩位資深作者,求人家立刻、馬上開寫。
然後一夥人校對、排版,忙活到凌晨,終於順利交付印刷。 很多年後再回想起這兩件事,我依然感慨很深。
你問我委屈嗎? 當然。 新記者工作失誤,為什麼讓我背鍋?
著急嗎? 當然。 要知道,開天窗對報刊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
但我更知道,再委屈、再著急也沒用。
我要做的,是把眼前的事處理好,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最後,老師畢業時送我的一番話,被我原封送給了弟弟:
“在職場,要戒掉你的玻璃心,和那些無謂的情緒。
把活兒做完,把事情做好,才是一個職場人的基本素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