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空氣中滿是煤渣味的山西娘子關電力廠,一位叫劉慈欣的工程師,在孤寂中將目光投向浩瀚星空。
思索許久,他在電腦上敲下一段文字,開始了小說創作。
9年後,這部叫《三體》的作品,一舉獲得“科幻文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實現了亞洲人在該獎項上的零突破。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說:
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水準。
科幻作家韓松說:
他近乎完美地把中國5000年歷史與宇宙150億年現實融合在了一起。
書中,劉慈欣用宏大的世界觀、蒼涼的末日情懷,搭建出一幕地球文明與外星世界較量博弈、毀滅重生的太空史詩。
這本書之所以精彩,在於天馬行空的想像背後,蘊藏著殘酷真實的生存邏輯。
既有對現實的觀照,更有對人性的思考。
讀懂《三體》就能發現,生活中,阻礙人類發展的,往往不是外物,而在我們本身。
2006年,空氣中滿是煤渣味的山西娘子關電力廠,一位叫劉慈欣的工程師,在孤寂中將目光投向浩瀚星空。
思索許久,他在電腦上敲下一段文字,開始了小說創作。
9年後,這部叫《三體》的作品,一舉獲得“科幻文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實現了亞洲人在該獎項上的零突破。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說:
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水準。
科幻作家韓松說:
他近乎完美地把中國5000年歷史與宇宙150億年現實融合在了一起。
書中,劉慈欣用宏大的世界觀、蒼涼的末日情懷,搭建出一幕地球文明與外星世界較量博弈、毀滅重生的太空史詩。
像背後,蘊藏著殘酷真實的生存邏輯。
既有對現實的觀照,更有對人性的思考。
讀懂《三體》就能發現,生活中,阻礙人類發展的,往往不是外物,而在我們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