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來就不是個太好的觀看者,它更像是一個苛刻的導演。
9年前,30歲的蔡崇達在他的小說《皮囊》中寫下這句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的生存故事。
他以故鄉和時光為座標,推演到自己。
無論是魚鄉小鎮的風土人情,亦或是大都市的光怪陸離,在蔡崇達的筆下,都顯得溫吞而悲憫。
在這些被歲月浸沒的老故事里,沒有英雄式的人物,有的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他們在人生的苦難里掙扎,有的浴火重生,有的粉身碎骨。
反覆看過幾遍,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它似乎在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場苦修,有些苦,熬過去才算數。
1 第一苦:面子撐不起現實
在《皮囊》里,蔡崇達是小鎮青年「黑狗達」。。
作為超生的第二個孩子,他一出生,就讓這個家窮上加窮。
父親的公職被開除,不得不遠去寧波當海員。
三年後,父親帶著一筆錢回到家鄉做起了小生意。
生意卻越做越小,父親越來越頹廢,終於在黑狗達讀高二那年,中風了。
要強的母親獨自承擔起這個家,她開了個小加油站,一邊照顧父親,一邊起早貪黑地賺錢。
日子在一天天變好,可家裡剛有點積蓄的時候,母親卻執意加蓋房子。
或許是不甘於命運,或許是為了爭口氣,她不顧親戚的反對,請來了建築隊。
把房子加高到四層,剩下一點錢大擺宴席,請遍鄉鄰。
在眾人的喝彩中,母親像完成使命般鬆了口氣。
然而,熱鬧的宴席結束,生活才開始顯露它兇狠的一面。
因為拿不出像樣的嫁妝,姐姐的婚事告吹;
因為勞累過度,母親得了急性盲腸炎;
父親變得越來越暴躁,黑狗達也耽誤了學業。
面對慘境,全家人一度備好了老鼠藥,打算一死了之。
所有人都不理解母親為何要執意建房子,直到很多年後,蔡崇達才明白,母親是為了父親的臉面,為了讓全家人臉上有光。 只是在當時,出了胸中的這口悶氣,必然要受生活的窩囊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