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讀過三國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一部三國,不僅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本人生教科書,它將為人之術、成事之道、經世之略展現得淋漓盡致。
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逆境看劉備、順境看曹操、閑境看孫權,讀懂英雄在關鍵時刻的選擇,能明白人生的三重境界。
1 劉備:逆境不屈
網上盛傳這樣一句話,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3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經歷得越多,越懂得劉備的不易,越是欽佩他的百折不撓。
劉備自幼喪父,家境貧寒,與母親以賣鞋織席為生。
他沒有曹操那樣顯赫的家世,也沒有似孫權那般雄厚的家業,除了一個“劉皇叔”的空名,一無所有。
在追逐大業的路上,沒有地盤、沒有兵力,只能寄人籬下,從零開始拉隊伍。
悲催的是,劉備霉運不斷,小戰或勝,大戰皆敗。
剛擁有第一塊根據地徐州,還沒熱乎,就被呂布偷襲,不但失了地盤,連老婆孩子也被俘。
二戰徐州,再次大敗,好不容易拉起的數萬人隊伍,全被曹操收入囊中,又成了窮光蛋。
長坂坡之戰,又一次被曹操擊潰,僅有數十騎逃走,差點命喪當場......
一路上,東奔西逃,五易其主,血淚斑斑。
折騰半生,年近四十,手無寸土,一事無成。
然而,命運讓他屢戰屢敗,他卻屢敗屢戰。
劉備深諳,放棄只有一種結果,而不放棄卻一切皆有可能。
面對一次次潰敗,大不了從頭再開始,憑著一股韌性,終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耳順之年成為一方霸主。
蘇轼在《后赤壁賦》中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的反應能顯露出他的胸襟和格局,乃至結局。
劉備的成功,或許有運氣、有貴人,但一定不可或缺的是他失意時永不言敗的堅持。
正如梁啟超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最終能讓成就一個人的,不是才智,而是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