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湖北青年李興保開了一家鹵鴨店,生意紅火。
主廚李正盛心生嫉妒,在鹵鍋中投藥,使上百名顧客腹瀉,李興保生意也大受打擊。
李興保沒有徹查,此事不了了之。 隨後給李正盛雙倍薪酬,並讓他從潮濕悶熱的廚房搬到寬敞整潔的帳房。
考慮到李正盛沒讀過書,不會記帳,李興保特意給他安排了一位助手。
此後,李正盛將所有事情交由助手去做,每天只需陪客人喝茶聊天。
20年後,李正盛告老還鄉,李興保還為他擺下豐盛的筵席。
李正盛羞愧難安,臨行前向李興保坦白,自己就是往鹵鍋里投藥的人。
李興保笑道: 我早知道是你乾的,正因如此,我更是要讓你舒舒服服地留在店裡。
否則憑你的手藝,當初把你趕走,你肯定能自己開一家店,我還不一定競爭得過你。 原來毀掉一個人最狠的方式,是讓他一直待在舒適區,直到閒廢。
1
撒母耳曾說,人不斷突破自己的根源,在於想要的生活,無法唾手可得。
很多時候,我們停滯不前,並非能力不夠,而是眼前的安逸合適,給你一種不必努力,也能過得很好的錯覺。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許多麥當勞門店的銷售額大幅下滑。
總裁克洛克視察虧損的店面后,要求砍掉辦公室座椅的靠背。
助手不解,克洛克解釋道: 坐在舒服的椅子上,誰會願意離開辦公室?沒有靠背,他們坐久了腰酸背疼,自然會多去餐廳走動,也就容易發現運營上的問題。 接下來半年,虧損門店經營狀況明顯好轉,陸續扭虧為盈。
作家吳軍說:「沒有人能真正拒絕舒適區,但有些人會給自己一個不得不拒絕的理由。 ”
負重前行的決心,不是拼出來的,都是逼出來的。
一個人想走出舒適區,就要逼自己一把,砍掉椅子的靠背。
曾有一位旅行者,看到一個正在遷徙的部落。
旅行者詢問長老,是否因為原來的地方不再適合居住?
長老回答:恰恰相反,那裡太過宜居,會讓族人荒廢生存的技能。
必須定期遷移,逼族人保持學習生存的技能,部落才能一直興盛。
從族群到個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們有個很重要的天分——讓自己時刻保持輕微的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