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9)]做個有趣的小測試。
[color=rgba(0, 0, 0, 0.9)]想像一下,你面前有一個離地16米高的窄木板。
[color=rgba(0, 0, 0, 0.9)]你要像走鋼絲一樣走過去,你的感覺是什麼?
[color=rgba(0, 0, 0, 0.9)]恐懼? 因為你預測自己肯定會掉下去。
[color=rgba(0, 0, 0, 0.9)]緊張? 因為你感覺很多人會看你出醜。
[color=rgba(0, 0, 0, 0.9)]伴隨恐懼、緊張而來的,可能還有焦躁不安。
[color=rgba(0, 0, 0, 0.9)]那麼,如果你是一個雜技演員呢?
面對「走鋼絲」,你會想:我只要保持平衡,就可以順利走過去。 如果沒把握,可以系安全繩,就算失敗了,也可以再挑戰。 發現沒,當人冷靜下來,發現自己沒有安全問題,就能作出理性又準確的判斷,也不會輕易陷入焦慮。
[color=rgba(0, 0, 0, 0.9)]這則經典的心理學測試,出自亞倫· T·貝克博士的《這樣想,不焦慮》。
[color=rgba(0, 0, 0, 0.9)]在書裡,亞倫藉此提出一個觀點:“認知水平,決定了焦慮程度。”
[color=rgba(0, 0, 0, 0.9)]讓人恐懼慌張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力。
[color=rgba(0, 0, 0, 0.9)] 而破解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