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正在寧夏採訪的兩岸及港澳記者11日造訪賀蘭山岩畫遺址公園,來一場橫跨萬年的時空穿梭。 遺址公園距銀川市區56公里,11日上午,採訪團一行驅車沿著西夏S104省道向西行進,一路上阡陌縱橫,一排排楊樹挺拔,一行行柳樹成蔭;田野裡的玉米正抽穗包漿,像連綿不絕的綠色兵團,蔚為壯觀。作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很久以前便有先民在此生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
當車開進賀蘭口,兩棵古桑彷彿情深義重的中華民族老兩口,相依相偎,任憑歷史變遷永結同心。再往裡走,旱柳、刺槐、臭椿……鬱鬱蔥蔥,飽含滄桑的樹木,見證了寧夏的時光變遷。不時還能看到野岩羊,這是賀蘭山的精靈。 不一會兒,那些經歷成千上萬年歲月洗禮的岩畫便震撼呈現在人們面前。3000至10000年前,先民們在賀蘭山的露天岩壁上刻了約6000幅神秘詭異的岩畫,如今在國際岩畫界享有著絕世經典的美稱。 導報記者在現場觀察,這些岩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生動地記錄了當時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交媾等場景,堪稱“石頭上的史書”。此外,寧夏曾是西夏王朝的地盤,賀蘭山的岩壁上也刻著已經失傳了的西夏文字。
前來採訪的台港澳記者看到這壯觀的畫面,紛紛驚嘆史前藝術的神秘與震撼。不論是距地面最高的“太陽神”,還是“女人花”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一幅幅岩畫彷彿正向人們訴說著華夏古老的歷史。 台灣東森電視台記者黃圓媛表示,能夠親眼看到賀蘭山,感覺很震撼。“以前高中地理課上看到的地名如今活脫脫呈現在眼前,感受很特別。”尤其是山上的岩畫,非常有神秘感。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代表“訂立合同”的“手印”岩畫,“遠古先民很有智慧,他們雖然沒有辦法用文字進行表達,但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後人都見證了他們的契約。”
雄渾賀蘭山,綿亙五百里。蒼茫天地間,“能昌盛正法”。先民們用岩畫質樸而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值得後人們永恆呵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