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托爾斯泰從檢察官朋友那裡聽聞一樁真實案件,深受震撼。
2年後,61歲的他毅然提筆,以此案為藍本,寫就了人生中最後一部長篇巨著《復活》。
小說講述了紈絝子弟聶赫留朵夫在良心驅使下,為拯救淪落風塵的戀人東奔西跑,在懺悔和覺醒中走向“復活”的故事。
羅曼·羅蘭評價說:“《復活》是托爾斯泰藝術上的一種遺囑,這是最後的一峰,最高的一峰。 ”
托爾斯泰自己也評價道:「我以為,這是我所寫的全部作品中最好的東西。 ”
《復活》距今已逾百年,但對人性的刻畫仍舊纖毫畢現,對靈魂的拷問始終聲聲震耳。
讀懂它就能明白,人這一輩子,若沒有經歷過靈魂的覺醒,只會困在原地,一生白活。
1
青春時代的聶赫留朵夫,出身貴族家庭,沒有驕奢淫逸的荒唐做派。
他同情農民,一心要把父親的田產分給他們。
家的養女瑪絲洛娃,也是珍之愛之,不做逾矩之舉。
可他後來加入近衛軍,浸淫在腐朽的軍旅生活中,聶赫留朵夫逐漸從純潔熱忱的大好青年,變為專愛享樂的利己主義者。
他不再探討財富和貧窮的問題,而是大講取悅他人的猥瑣故事。
他不再節減用度穿舊衣,而是把錢花在置辦獵具上,附庸風雅。
他甚至跑到俱樂部大手大腳賭博,害得母親動用存款去貼補他那永遠都不夠用的零用錢。
更可悲的是,聶赫留朵夫開始玩弄感情,從同事手裡搶奪女人,視女人為“嘗試過的最好的享樂工具”。
偶爾,他也在靈魂深處為頹靡的自己感到羞愧,但世間的誘惑很快降服了他。
他自我安慰道:「我已經準備在戰爭中犧牲自己的性命,因此這樣逍遙自在的快樂生活,對我來說不但可以原諒,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
就這樣,聶赫留朵夫揣著滿足獸性,及時享樂的念頭,在踏上戰場的前夜來到姑媽家。
他不顧瑪絲洛娃的百般抗拒,引誘欺負了她。
而後,他按照浪蕩公子遊戲人間的慣例,塞給對方100盧布,心安理得地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