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被譽為“故事聖手”的英國作家毛姆,長途跋涉抵達中國。
他遊歷了江河山川,見識了風土人情,並以所見所聞為靈感,寫下了小說《面紗》。
初讀這本書,只覺得是一場愛而不得的婚姻悲劇。
如今再看,才發現其實是抽筋扒皮般的自我救贖。
女主角凱蒂在經歷草率結婚、背叛丈夫和生死考驗后,逐漸認清了自己,學會了獨立。
她一路跌跌撞撞的蛻變,暗藏著成人世界裡的殘酷真相。
1 越想走捷径,越容易误入歧途
凯蒂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
她的母亲爱慕虚荣,自私势利,打算借助她的美貌进入上流社会。
在母亲的影响下,凯蒂渐渐变成了虚荣拜金的交际花,一心想要嫁金龟婿。
自从成年起,她就频频参加各种舞会,吸引了众多追求者。
然而,她对无财无势的求爱对象非常冷淡,对达官显贵家的公子又过分殷勤,导致绅士们都对她望而却步。
几年过去,她始终找不到身份和收入都满意的对象,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就在她为婚事担忧时,细菌学家瓦尔特对她一见钟情,迅速向她求了婚。
瓦尔特生性腼腆,沉默寡言,但他为政府工作,收入也很可观。
只在乎财富和地位的凯蒂,毫不犹豫地跟他结了婚,并随他去了香港。
没想到,婚后的生活,和凯蒂想象中的样子大相径庭。
凯蒂贪图享乐,热衷于参加舞会、看戏、打高尔夫。
瓦爾特卻不善交際,醉心於學術,喜歡研究中國歷史。
他們說也說不到一起,玩也玩不到一塊,日子過得沉悶無趣。
時間久了,凱蒂甚至對瓦爾特心生反感,一想到他就渾身不舒服。
而且,凱蒂很快就發現細菌學家不是什麼美差,工作辛苦,地位不高。
和那些風光的政府官員相比,瓦爾特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
凱蒂在父母家時,常有各界人士登門拜訪,舞會的邀請函也絡繹不絕。
到了香港,她居住的小房子里冷冷清清,無人上門,她也鮮有出席晚宴的機會。
凱蒂以婚姻為籌碼,處心積慮地想要過上風光體面的生活。
可到頭來,她既沒享受到榮華富貴,也沒擁有美滿的愛情。
想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說過一段話: 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 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