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 國家可亡,國史不可亡。
3.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 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4. 一曰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 二曰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 三曰取外來之觀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
5.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受之苦痛愈甚; 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6. 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 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
7. 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8.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9. 書上有的不講,別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
10. 文章我自甘淪落,不覓封侯但覓詩。
晚君說:
陳寅恪,是清末詩人陳三立的兒子。
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學貫中西,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百年難見的人物。
他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史學四大家」,受歷代學人敬仰推崇。
盛名之下,他樸素厚實,謙和而有自信,真誠而不偽飾,人稱學者本色。
民國十八年(1929年),陳寅恪在為王國維所寫的碑文中提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體現了“五四精神”,可以作為我們讀書、求知最好的座右銘,也是教育培養人才應當遵循的原則。
2 梁啟超
1.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2.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3.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