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復旦女神陳果嗎?
曾經,她因氣質出眾,思想新穎,授課風格幽默風趣,一度引發網路熱捧。
她的很多精彩言論廣泛流傳,各種演講短片,講課視頻,更是火爆朋友圈。
那時的她,是萬人敬仰的網紅教授,是無數人的“心靈偶像”和“靈魂導師”。
然而這一切都在四年前突然改變了。
2019年,因讀錯了兩個字音,將“耄耋”讀成“毛至”,她受到網友鋪天蓋地的聲討,謾駡,甚至被稱為“教育界的恥辱”。
一紙誠懇的道歉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陳果逐漸“消失”了。
如今,四年過去,網路世界很少再有她的蹤跡。
有人為她遺憾,覺得當初她只要迎合一下曾經那個追捧她的群體,稍微為自己解釋解釋,如今肯定還是被廣泛關注的復旦女神。
但她沒有。
這不是她孤傲,而是一向清醒通透的她明白:
外界的喧鬧對人只是一種消耗,熱鬧過後,留下的只有空虛。
所以她沒有極力辯解,盲目迎合,只是埋頭專注自我,繼續自己的教育事業。
對名譽足夠淡定,對輿論足夠從容的她,在這個無數人都挖空心思出風頭、博眼球的時代,顯得很不合群。
而恰恰是這不合群,讓她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歲月中修養自己,練就自足的內心,飽滿的靈魂。
想起《莊子·在宥》裡的一句話:
獨往獨來,是謂獨有; 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那些真正精神富足,靈魂豐盈的人,往往都是樂於獨處的人。
1 盲目合群,是種內耗
《奇葩說》辯手顏如晶曾說: 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真的内心孤独。 生活中,许多人总 是在成长中逼迫自己去合群,试图在喧嚣中摆脱孤独。
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合群,多半是无效社交和精神内耗。
知乎上有位网友讲过自己的故事。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就有人说他不合群,甚至武断地谴责他高傲自私。
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强迫自己做出改变,努力去合群。
同事们追剧玩游戏,他也追剧玩游戏;
同事們下班後去聚會喝酒,他也開始主動加入。
不知不覺中,他學會了抽煙、喝酒、打牌、打遊戲。
看著越來越不像以前的自己,他倍感痛苦和壓抑,忍不住疑惑: 我那麼賣力地消除自己身上的怪癖,積極地迎合其他人的步調。 以為會尋找到一種歸屬感,可是為什麼現在我卻覺得越發無聊和空虛? 有人給出一個一針見血的答案:努力融入一個集體沒錯,錯的是選錯了目標。 當你盲目融入一個糟糕的圈子,自然只會身心俱疲。 誠然如此。
拼命去合一個不適合你的群,只會佔用你的時間,消耗你的精力。
讓你的內心在刻意合群中變得空虛,精神在盲目從眾中變得貧瘠。
正如陳果所說:「想方設法呼朋喚友,以虛假的繁榮來尋找寂寞時的慰藉者,終究是無用功。
因為熱鬧的人氣沒辦法換來內心的充實、精神的振奮和靈魂的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