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進入農曆五月份,也到了傳說中的“五毒月”。
民諺有雲:「五月到,天氣熱; 五毒行,不安寧。 ”
“五毒月”之說源於古時,人們發現這個月毒蟲肆虐、瘴氣流行、瘟疫爆發,生病、死亡的人特別多,所以對農曆五月特別恐懼,並把其稱作“毒月”。
“五毒月”真的很“毒”? 具體有哪些「毒」? 如何防範?
五月,毒月
古人之所以對農曆五月產生畏懼之情,是因為這個月“百病泛濫”,人們容易感染疾病。 中醫認為,此說有一定道理:
(1)多雨導致濕氣肆虐
農曆五月進入梅雨季,連綿不絕的雨,潮濕的氣候環境,造成了濕氣的肆虐,由此產生的濕疹、水皰、瘙癢讓很多人感覺不適。
天氣轉為濕熱的五月,開始進入蛇、蜈蚣、蠍子等毒蟲頻繁活動的時期,蚊蟲、微生物等也大量滋生,所以特別容易傳播病菌。
(3)高溫暑熱導致“傷心”
人在夏季的高溫狀態下,血管擴張,心率加快,迴流心臟血液和心肌供氧量大大減少,易出現心腦血管意外; 同時,天熱則多汗,而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對心臟陰液消耗大。
(4)貪涼引起“陽虛於內”
中醫典籍《傷寒論》裡提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
此時陽氣外散在表,內里的臟腑反而虛弱,洗冷水澡、吃涼食等行為,容易造成感冒、嘔吐、腹瀉等。
這個時候艾草就出現了,五月初有一個中國的傳統節目,端午節。 傳統習俗中,端午除了吃粽子外,唯一延續至今的就屬插艾草了。 從古至今,端午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可代表健康、福氣。
雖然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居住在城市的人們已經很少在此時插艾了,但是大家對艾草的認可卻是一直沒變。
端午,艾也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前后在门口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