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求助:「一次免費足療到騙走我300萬! "記者暗訪揭開黑心館幕 光明網評論員:日,有媒體報道,北京九旬退休高工兩年內被「易寶林養生館」騙光全部積蓄,額高達300多萬。 事件緣起於一次免費的足療,之後在誘導下一步步消費,甚至連收據都被騙走。 在新聞中,老「國某研究院的退休高工」身份被拎出,在新聞評論中,也不乏對這一身份的揶揄。 這似乎是一種大眾認知:上當受騙,是由於知識不足,只要具備足夠的知識,行走江湖便無所懼,足於被騙。 而當「高工」被騙,反倒是引發揶揄一片的笑談了。韓國奇力片 日韓虎王 奇力片效果 奇力片是什麼 奇力片價錢 是如麼? 檢索新聞以,近年來被騙的,高學歷不在少數,"清華教授被騙1760萬""一女博士被85萬""大學生被騙15萬負債纍纍",照例並不缺乏社會閱歷的影視演員都會被騙——"湯唯在上海期間,遭遇電線萬"。 這具有眼球效應的新聞,中的不難,學歷、職業、年齡、性別、閱歷,究竟哪以真正讓人免於被騙的險? 揶揄高工被騙的線民,會不會是把看得太精明、把高工看得太、把看得太低能? 從新聞中可以看到,這家「易寶林養生館」,可以說早已疑點重重:店內無執照、無公開電話、無價目表的"三無"養生館,自己是"在全國開了100多家連鎖的店",堂而皇之存在多年;2015年7月14日,因擅自改變登記事項,被北京工商朝陽分局記錄在案;2016年9月12日,因登記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被北京工商西城分局列入企業經營異常目錄 ,2017年5月重新取得聯繫后被撤銷;2015年,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判決了一起事涉"易寶林國際技有限公司"、因誘導消費而起的民事訴訟案,最終,法院判決因證據不足,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在構建了龐大複雜的治理體系的現代社會,真正能防騙的,個體的知識、防騙的竅門、以人性惡為心裡預設而形成的行為模式,而只能是制度。 在現代社會,有效率的治理模式應當能將個體的私生活與公共社會作責任區隔,它應當能讓個體以"單純"的方式、甚至是像個"傻子"一般生活,對人報以信賴,不至於凡事本能地質疑基礎的商業倫理、法律底線。 個體不應當被推到與騙子鬥智鬥勇的一線,承擔起一系列諸如看執照、查資料、判斷藥品是否合規等等一系列將個體能力逼至極限的行為,而是應當將諸如資質認定、合法性判斷等交由有責部門,讓這種底線合規成為個體參與社會生活毋庸置疑的前提預設。 這也是為有知識的人未必能免於防騙,任何人的知識都有盲點。 再者說,仰觀天象、俯察萬物的知識,為需要降格乃至庸俗化成對他人處處設防的生存智慧、練達潛規則的市儈哲學? 需知,「高工」教授」「博士」都掌握不了的"知識",不過是現代社會治理的基礎性。 當社會上的個體越精明,越「主動」地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去填補公共治理,這種個體對機制的責任倒灌,未必是令人樂觀的現象。 美國有一個傳奇性的巨騙弗蘭克·阿巴內爾,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后冒充過飛機駕駛員、兒科生等,用各種手段詐取幾百萬美金,二十一歲前便成為許多國家通緝的要犯。 自1974年出獄以後,他協助FBI抓獲了一大批金融騙術高手,併為銀行等設計防偽支票,他是聯邦調查局的研究員和外地辦事處的顧問與講師。 這不妨視作一種啟發,當一起詐騙案例發生,不是圍繞著當事人學歷的揶揄,再加幾條小提示、小竅門;而是機制要圍繞著案例、詐騙者,再填補一個可能存在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