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產經新聞》的消息,日本本田公司約有40%左右的汽車,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為減少對華過度依賴,其正考慮將供應鏈與中國進行“脫鉤”,然後在其他國家新建一條獨立的生產線。
不過,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將供應鏈盡可能靠近消費地,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這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單方面違背經濟規律,通常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受國內新能源汽車崛起的影響,日系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出現明顯下滑趨勢,按照常理來說,本田眼下更應該做的,是如何重新贏得國內消費者的青睞,而不是破罐子破摔,乾脆將生產線給遷出去。
因為當中國汽車產業崛起之時,包括本田在內的日企,他們面臨的競爭場所不光是中國,甚至會在全球任何角落,所以想躲是肯定躲不掉的,且一旦本田在國內的份額下滑,馬上會有其他品牌彌補空缺。
在這個問題上,大眾就比較識時務,他們緊緊抱著中國市場的大腿不撒手,儘管前者正面臨美國和德國的雙重施壓,但大眾高層態度十分明確,堅決不從中國撤出。
在大眾公司看來,只要能在中國站穩腳跟,其他市場哪怕有些許損失,問題也不大,可若是中國市場丟了,那影響將是毀滅性的。然而,架不住美國滿世界散佈輿論,再加上中美關係,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不少外國企業都動了轉移生產線的心思。
比如美國蘋果公司,便率先將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目前蘋果已將手錶供應鏈遷往了越南,此外像蘋果手機,筆記本電腦,耳機等生產線也逐漸轉移至印度和越南等地。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製造業不斷升級,那些沒啥技術含量的組裝廠,勢必會慢慢向人均收入水平更低的國家轉移,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而且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大舉遷出時,外企也正加大力度在中國佈局高端產業,像韓國就屢屢赴華投資半導體產業。今年5月份,SK海力士斥巨資在大連興建工廠,專門用於生產閃存芯片,該公司還同時增加了對無錫,重慶等工廠的投資。
但問題在於,某些不懷好意的媒體一邊對中國高附加值產業佔比上升視而不見,一邊卻又將外企撤出與疫情,以及台海局勢進行直接掛鉤,進而唱衰我們的發展。
各種數據均顯示,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依舊強勁,反倒是那些選擇將工廠遷往東南亞,印度的外企,他們得考慮會不會水土不服。
日前日本一家調查機構發布的調查信息顯示,約七成在台日企有強烈的危機感,為防止“台海有事”,其不得不提前擬定代替生產的方案。
由此可見,搞“台獨”絕對是死路一條,若戰爭爆發那些外企絕對跑光光,不等大陸動手,台當局就先扛不住了。因此奉勸民進黨以台灣人民的福祉,以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為重,趁早懸崖勒馬,與大陸共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