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說: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
一個人過得不開心,就是太容易被外界的看法所綁架。
心情是屬於自己的感受,若只是活在別人的眼裡和嘴裏,就很難找到讓自己開心的秘訣。
人活於世,是活給自己看的。
餘生最好的活法,不過是:不強求,不在意,不討好。
1 不強求他人的理解
獨木舟在《深海裡的星星》寫道: 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針不刺到別人身上,他們就不知道有多痛。
這個世界,有的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別人不會因為你被誤會,而真的覺得委屈; 別人也不會因為你的摔跤,而真的感到疼痛。
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他人的假想而已,你只能靠自己自愈。
唐朝詩人柳宗元,出身名門,年少有為。
“永貞革新”期間,他寫了篇《六逆論》,試圖說服病重的唐順宗換掉太子。
不料,革新失敗,他被朝廷貶到了永州。
在永州,他一待就是十年。
本以為熬過這10年,能等來回京的詔書,能再次大展宏圖。
可到最後收到的,卻又是另一次更偏遠的貶謫——他被流放到荒涼的柳州。
当时的柳州,恰逢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
初到此地就水土不服的他,看着眼前荒凉的景象,再加上自己仕途的不如意,那道内心最后的防线,也跟着崩塌了。
他开始疯狂地给曾经的朋友们写信,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企图得到旁人的安慰和治愈。
可当他满怀希望,将这些愁苦邮寄出去后,收到的回信,却寥寥无几。
可到头来却反而让自己伤得更深。
昔日的高朋满座,今日避之犹恐不及。
当初的君子之交,说好的患难与共,也接二连三弃他而去。
當你落魄之時,你的滿腹牢騷,只會成為人人害怕的毒藥。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眼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會。 人活一世,無須向別人解釋你自己,更不必強求他人能感同身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生活只屬於你自己的感受,一味尋求他人的理解,換來的只會是別人的敷衍與冷漠。
那些無人問津的日子,你必須學會獨自吞下自己的委屈。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