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之後,以七國集團(G7)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製裁,從表面上看,七國集團對待俄羅斯的立場是一致的,但也基本上都是被美國威逼利誘的。 德、法、意等國希望在維持制裁的前提下,對俄羅斯能源網開一面,因為歐洲對俄能源的依賴實在太高,全面製裁俄羅斯,就意味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不過美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不會顧盟友的訴求,不惜出賣盟友的利益,不允許盟友向俄羅斯妥協讓步,所以當前德、法、英等國都承受著對俄製裁的苦果。 
以德國為例,由於其減少了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同時新的能源供應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因此深陷嚴峻的能源危機。據德媒報導,當前的能源庫存已經降至2015年以來的新低,許多加油站無油可加。 能源供應緊張直接導致價格暴漲,目前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國內汽油和天然氣處在2008年以來的最高價位,而且仍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 能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價格暴漲必然會對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日前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發布預測,稱受能源供給緊張的影響,德國今年的GDP增長率將從年初預測的4.6%,下降至現在的1.8%。 
德國經濟面臨的困境,其它歐洲國家同樣也在上演,日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稱,受能源價格暴漲的衝擊,今年英國經濟的增長率將降至3.6%,如果約翰遜當局不能解決能源供應,明年英國經濟增長率將降為零,此外經合組織還同步下調了七國集團其它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率。 而領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制裁的美國,也沒有撈到多少好處,日前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表示,因為製裁俄羅斯,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同比下降1.5%,而通脹率則上升到了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為8.6%。 沃洛金指出,美國正在竭盡全力,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解決自己的問題。 
與此同時,沃洛金呼籲中國、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西、墨西哥、伊朗、土耳其八國組成“新八國集團”,抗衡美國領導的七國集團,因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八國的GDP總值已經超過了七國集團。 成立於冷戰時期的七國集團,原本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但是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七國集團開始頻繁插手全球事務。近年來七國集團的野心越來越大,其圖謀建立一個由G7領導的全球秩序,將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其他國家的利益之上。 前段時間立陶宛外長就表示,如果聯合國安理會“癱瘓”,應該由七國集團(G7)來代替它處理全球各種事務。
沃洛金認為,七國集團的“如意算盤”與當今時代發展理念背離,所以必須要有一股新的力量去抗衡。 當然組建新的集團,並不意味著鼓勵一個利益集團與另一個利益集團搞對抗,而是藉此平衡全球的戰略格局,讓政治經濟格局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這樣才能代表更多國家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縱觀全球,目前有能力與七國集團扳一扳手腕的或許也只有沃洛金提議組建的“新八國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