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年,曾國藩大病一場之後,開始注重養生之道。
他在一封書信中寫道:「養生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 ”
“君逸”為養心,靜坐冥思,凝靜心緒; 讀書弈棋,豐盈內心。
臣勞“為養身,他行步常勤,餐食之後會步行三千步。
曾國藩的養生經歷,歸根結底為三點就是:動養身體,靜養情緒,富養靈魂。
1 動養身體
劍橋大學團隊曾在《柳葉刀》發表一項研究結果: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90萬人通過充分的身體活動而避免了過早死亡。
愛丁堡大學Paul Kelly博士對這結果肯定道:無論是鍛煉,去健身房還是午餐后的散步,都能夠實現改善健康、促進長壽的目標。
運動所建立起的健康屏障,既能阻止病魔的侵入,也能抵擋住歲月的侵蝕。
中國最後的大儒梁簌溟先生活到了95歲,他長壽的秘訣在於少吃多動。
85歲以前,他經常出門鍛煉,去北海公園慢跑、打拳。
90歲以後,則主要在室內活動了。
早上5點醒來,一絲不苟地在床上做操,伸腰、蹬腿、轉動頸脖。
平時在讀書寫作的間隙,也會擱筆活動一下筋骨。
堅持運動的良好習慣,讓他在90歲高齡時,仍能聲音洪亮地登臺講課。
《諸病源候論》有言:“運動骨血,則氣強。”
食百藥不如行百步。
經常運動,強健筋骨,身體才能保持健康的狀態。
白岩松在《白說》中分享過他一次生病的經歷。
有一段時間,他經常頭暈,去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血壓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
醫生叮囑他要開始吃藥了。
白岩松考慮了一下,婉拒道:
“您給我幾個月的時間,我先自己調整調整。 如若到時候不行,我再來找您開藥。 ”
白岩松說的調整,其實就是運動。
常。
作家周嶺說:
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時常運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則更像是一汪清泉。
運動,是管理身體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