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上有句很火的話: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敢於拋下眼前的苟且,去追尋詩和遠方?
就像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的: 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現實。
追逐夢中月、鏡中花,還是甘於為五鬥米折腰?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
1
小說的主角思特裡克蘭德是倫敦的證券經紀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婚後第17年,他卻突然不辭而別,隻身去了巴黎。
四十不惑,孤注一擲,只為一個虛無縹緲的畫畫夢想,在旁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
此後,他的生活日漸窘迫,常年在饑餓中掙扎,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
畫作無人賞識,唯有施特略夫慧眼識珠,竭盡全力説明他,結果被他害得家破人亡。
後來,思特裡克蘭德繼續四處漂泊,來到塔希提島,遇見靈魂伴侶愛塔。
一個體貼入微,通情達理,一個如魚得水,才思泉湧,如同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然而,很快他就不幸感染了麻風病。
鄰居都嫌惡他,但愛塔依然不離不棄。
生命的最後一年,他成了瞎子,依然畫筆不輟,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巨型壁畫。
愛塔遵守遺言,不顧他人勸阻,焚毀了房子,壁畫就此化為灰燼。
從世俗的眼光看,思特裡克蘭德是不幸的。
窮困潦倒,淒慘而死。 不近人情,不受待見。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名滿天下。
但是,他死得其所,心滿意足。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
“人們會想盡辦法,各種荒謬的辦法,來避免面對自己的靈魂。 但只有直面靈魂的人,才會覺醒。 ”
思特裡克蘭德,無疑是那個敢於直面靈魂的人。他敢於跳出舒適圈,勇敢去追夢。
物質無足輕重,精神至高無上。 你視之如珍寶,我棄之如敝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