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聲名大振,他卻說:“要趕快忘記這個獎項,否則將會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己。 ”
八年之後,莫言帶著新作《晚熟的人》接受採訪時又說: 一個人最為清醒的自覺,是知道自己的位置,如同知道自己的臉面一樣。 活得通透的人,高處不迷失,低谷不自卑,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
1 不高估自己,是境界
《晏子春秋》里有個故事。
齊國宰相晏子乘車外出,馬車正好從車夫的家門前經過。
車夫的妻子從門縫中偷看,只見自己的丈夫坐在車上的大傘蓋下,鞭打著高頭大馬,趾高氣揚,十分得意。
等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说想弃他而去。
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却沉稳谦逊,反倒是你,只是帮着赶马而已,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长此以往,会招来祸事。”
车夫这才意识到自己言行失当,从此变得谦虚起来。
许多人如这个车夫一般,得到好的资源,有了大的舞台,便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一旦离开自己的位置,那些自视甚高的人,往往很快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人情反复。而清醒的人,往往有自知之明,不太把自己当回事。
莫言得了诺奖以后,有人专门为他建了一个“莫言文学馆”。
该馆以王蒙题写馆名,对联则是贾平凹的手迹:
“身居平安里,心忧天下;神游东北乡,笔写华章。”
面对旁人的热情,与著名作家的助力,莫言却认为文学馆的存在十分荒诞,“文学馆里的莫言,是与己无关的外人。”
在他心里,作家最重要的永远是作品,而非外界给予的喝彩与虚名。
他时刻告诫自己:
“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了不起的人物衣锦还乡——虽然这样可以获得虚荣的满足。我永远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他从不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反而在前行路上时刻如履薄冰。
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时间会为之作证。
谦虚内敛,保持空杯心态,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2 不低看自己,是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弥留之际,想找一位优秀的接班人。
他把自己的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现在时日无多,需要一位优秀的传承者,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助手满口应承,此后花费不少时间四处寻找这个合适的接班人,可苏格拉底都不满意。
助手十分沮丧,此时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其实就是这个最合适的人呢?”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一边仰视别人的长处,一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人生在世,没有谁是完美的,学会平视自己,才能找到安放自我的底气。
有一次,莫言与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物理大师同台,物理大师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你我出身不同,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你是农民的儿子,共同站在诺奖的颁奖台上你感受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