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拜登政府剛剛敲定了第5輪對台軍售計劃,總價值達1.08億美元,包括坦克、戰車相關零部件及後勤技術支持。 然而就在幾天前,中美高層會晤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當著我外長的面,作出了包括“不支持'台獨'”在內的“六不承諾”,如今,美國再次親手推翻了自己先前對中國大陸作出的承諾。 美國頻繁的出爾反爾,不僅嚴重損害了中美兩國之間最基本的戰略互信,也讓雙方此前就改善兩國關係達成的共識面臨嚴峻挑戰。
不過,圍繞這起軍售案本身,有幾個細節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一是時間點比較特殊,近一個多月以來,中美高層陸續進行了5次接觸,反復強調要和我們管控風險,按道理說,美國最起碼在最近幾天,會在台海方向消停片刻才是。 但事實恰好相反,在這項軍售案正式公開的兩天前,美國眾議院還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挺台”法案,高調鼓吹邀請台當局參加兩年後的環太平洋軍演,還要求拜登政府定期公佈對台軍售具體情況,加快交付時間。 前腳剛通過法案,後腳就落實具體行動,其“效率之快”著實是十分罕見,要知道之前台當局在美國那裡預定了不少軍事訂單,都拖延到至今還沒能拿到手,所以此番訂單到底何時才能落實,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則是此次軍售的力度和規模較以往而言,都有相當大的差距,拜登上台後的首批對台軍售曾達到7.5億美元,是本輪軍售案的數倍。 與此同時,美國向台當局提供的“協防武器”的戰力也大大縮水,此前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的勤務計劃、海軍艦艇零部件等,而這一次主要是坦克、戰車零部件。 這種陸地裝甲裝備不僅不適應台島的軍力部署現狀,也並不匹配台軍當前側重“防守要港”的安排,所以從某種程度來看,本輪對台軍售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目的。
年事已高的拜登之所以在訪問亞洲之後,又急赴中東,一方面是藉機整合印太與中東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也是在想辦法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問題,所以在打造了“印太經濟框架”之後,拜登又在施壓沙特等國增產石油。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確實是收效甚微,所以拜登不得不另謀他法,而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是美國繞不開的話題,如果能夠盡快解決關稅問題,對緩解美國的通脹壓力,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 這幾天也傳出了拜登政府準備解除一部分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消息,但我們的態度也很明確,要想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美國應該盡快解除全部對華商品加徵的不合理關稅。
眼看著我們的態度如此堅定,美國沒了台階下,頓覺自己面子有些掛不住,於是故技重施,又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大陸進行施壓,妄圖以此來逼迫中國大陸做出讓步。 但是美國也應當清楚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在這個問題上挑釁的結果必然是遭到中國大陸的強硬回擊,此前,兩家參與過對台軍售的美國軍企就被中國大陸拉進了“黑名單”,這次同樣也不例外。 在這項軍售案敲定的前夕,台“防務部門”聲稱解放軍10架軍機於15日當天進入“台西南空域”,與此同時,大陸海軍艦艇也在台島附近海域活動。
|